你眼中的欧洲是什么样的?是文艺复兴调色盘泼洒的浓烈光影,是冰川湖如镜的瑞士纯净,是齿轮铿锵的德国引擎……当瑞士雪线在云巅雕刻光的形状,行走便成了打开世界的密钥。在新东方营员的眼中,意大利、瑞士和德国是什么模样?
让我们一起翻开来自欧洲大陆的营员游记,看看他们眼中的欧洲三国。
在意大利,罗马斗兽场诉说着古罗马辉煌,文艺复兴点燃艺术之光。这个夏天,新东方营员邂逅了怎样的意大利?一起来看看吧~
01《我的意大利人文课》
BY 新东方营员任琪
以下是新东方国际游学营员任琪同学在意大利发来的最新游学手记《我的意大利人文课》。
当我真正站在罗马斗兽场斑驳的拱门下,课本里那句“断壁残垣诉说着帝国兴衰”忽然有了重量。指尖触碰冰凉的巨石,仿佛能听见角斗士的呐喊与观众的沸腾在时光夹层中回响。这一刻,历史不再是纸页上冰冷的纪年,而是石缝间渗出的、带着血腥与辉煌温度的故事。
贝壳广场则是中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欧洲建筑,独具特色的扇形设计从视觉上扩大了面积,给予游客视觉震撼,倾斜的地面设计有利于排水防涝。同时扇形设计扩大了空间,方便群众在此举办活动,特别是为赛马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最具深层意义的,我认为是广场通过人文景观所呈现出的历史感与文化底蕴。广场大部分面积并无过度装饰,多以黄土铺陈,与周围卡其色的古典建筑混为一体,富含意大利淳朴浑厚、庄重典雅的人文风情。
每逢夕日西下,人们悠闲恣意地在广场中闲散步,在余晖的晕染下,似一副梦幻的漆金油画,徜徉其中的人们无不be immersed in the profound history and wealthy culture as to arous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ity-arrangement strategy of Italy and broaden our horizon as well.
我领略到真正的人文古韵之美,是古朴典雅的人文艺术与现代锡耶纳城市规划的棋盘公务,让古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代人民和乐生活图景中历久弥新。这场行走的课堂让我懂得:所谓文明,是斗兽场的野性、百花大教堂的崇高与威尼斯琉璃的斑斓共同编织的史诗。归程时行李箱里沉甸甸的,除了特拉维喷泉的硬币,更有被永恒之城重塑过的心灵疆域。
你能从斗兽场的石头里“听”到历史的心跳,还能发现贝壳广场的扇形设计不只是好看,更能排水、赛马,这观察力超棒!更打动我的是,你看到了黄土广场上现代人的生活如何让古老城市“活”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古今交融。这趟游学,你真正走进了意大利的灵魂。
——新东方游学导师点评
02《遇见意大利》
BY 新东方营员朱子月
意大利,欧洲南部的艺术殿堂,文艺复兴的摇篮,历史与浪漫交织,美食与时尚共舞,山水如画,文化悠长。以下是新东方国际游学营员朱子月同学在意大利发来的最新游学手记《遇见意大利》。
踏上亚平宁半岛,仿佛翻开了厚重的历史画卷。当我站在斗兽场斑驳的拱门下,触摸着那些被千年风雨侵蚀的巨石,仿佛能听到角斗士的呐喊与观众的欢呼穿透时空而来。万神殿穹顶中央泻下的那束“天堂之光”,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古罗马人建筑智慧的精妙和对宇宙的敬畏。
穿越时空,我们抵达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在领主广场仰望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那完美的比例、紧绷的肌肉和坚毅的眼神,不再是画册上的图片,而是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它无声地诉说着那个“人的觉醒”的伟大时代。漫步在铺满鹅卵石的幽深小巷,两旁是古朴的店铺和飘着咖啡香的小馆,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但丁、达芬奇们留下的思想气息。
然而,意大利的灵魂不止于此。当我走进托斯卡纳的明珠锡耶纳,瞬间被贝壳广场俘获。它如一枚巨大的倾斜扇贝铺展在大地之上,流畅的几何线条是大地铺开的掌纹,更荡漾着海洋般的美感。
如果说罗马斗兽场是意大利雄浑的历史象征,锡耶纳的灵魂则在这独特的贝壳之中。坐在广场边的小店,点一份提拉米苏,看群鸽掠过古老的砖红色天际线,仿佛与中世纪先民的心跳共振。遥想赛马节时,马蹄踏过扇形沙地卷起的尘浪,混合着四周山脉呼海啸般的欢呼,不正似贝壳中涌起的惊涛骇浪?
最难忘的是在一家古老工坊里,亲手体验制作意大利非遗马赛克工艺。指尖小心翼翼地捻起细小的彩色玻璃或石块(Tesserae),按照古老的图样一片片镶嵌在粘合剂上。这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艺,更像是在与千年前的工匠对话。每一片微小的镶嵌,都需要无比的专注和耐心,让我体会到所谓“匠心”正是源于对细节近乎苛刻的执着和对美的永恒追求。
当最后完成一小块属于自己的、闪烁着微光的马赛克作品时,那份成就感难以言喻。罗马的恢弘史诗与佛罗伦萨的人文光辉,连同指尖的触感,共同编织成我对意大利最鲜活、最深刻的记忆——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在每一块石头、每一幅画作、每一片镶嵌的微光里闪耀。
本文以极具画面感的笔触构建了立体的意大利,从斗兽场的千年回响,到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人文温度,再到锡耶纳贝壳广场海浪般的动态美学,层层递进展现历史纵深。尤为精彩的是将建筑几何、赛马场景与海洋意象完美熔铸,赋予广场以磅礴生命力。非遗马赛克体验的细节描写,更巧妙将“匠心”从具象工艺升华为文明传承的密码。通篇既有宏阔的历史想象力,又有精微的触觉温度,堪称游学手记的典范之作。
——新东方游学导师点评
GERMANY 德国
在思想熔炉与工业齿轮的交响中,德国以洪堡精神淬炼学术锋芒,用精密制造锻铸工业脊梁。行走德国,新东方营员产生了怎样的感悟?一起来看看吧~
03《时光的印记:海德堡之旅》
BY 新东方营员徐瑞洁
以下是新东方国际游学营员徐瑞洁同学在德国发来的最新游学手记《时光的印记:海德堡之旅》。
海德堡是德国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内卡河穿城而过,红褐色的老桥横跨水面,山顶的古堡俯瞰着整座城市,这里没有柏林的冷峻,也没有慕尼黑的喧嚣,只有一种近乎童话的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射到眼中,眨眼之间便看到了博物馆前的一对对汽车,便深深被此迷住。我们走过博物馆,拿着讲解器,边走边听,了解每一辆车的历史和故事。望着一辆辆陈列的车辆,每一辆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历史,繁荣,危机与复兴的记忆。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展示,更是一段人类移动文明的史诗。在这里,钢铁被赋予灵魂,速度被雕刻成艺术。
走进海德堡大学老校区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微微的陌生的敬畏。这块被无数辉煌包围的校园有着古老的石板路,像一块沉静的年轮,记录着日月的更替和每次的变迁。
这座古老学府,没有牛津的贵族气质,也不似哈佛的现代时尚,它更像一位沉思的老者,而斑驳的石墙的守护着某种固执的精神传统。它始终在传统与变革间寻找平衡,令人着迷。看着眼前一个个迷你的机械零件,我开始对编程课感到担忧,但不过一会儿,我便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可怕。
望着一个个零件被我组装起来,心中一股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如今回想起当时的一片片3D打印的模型,在一次次优化和重塑后,望着指令和逻辑,我明白这就是编程最迷人的地方——它既是冰冷的逻辑,又是滚烫的创造。既是精神的科学,又是精巧的艺术。
雨珠微着的序曲,撑开的瞬间,灰色的云层突然被无数细缝雨丝织成半透明的序幕。脚下的鹅卵石被雨滴激起水花,倒映着两侧古老的建筑,那些是不曾改变的古老欧洲的印记,而是被重新勾勒和雕刻的景致画。德国小镇的雨从来不是细腻的,而是一针一针的——让悄然躲雨的行人,听不见在雨滴中舒展筋骨的细响。
德国的建筑藏在细节中。它用钢筋编织森林,又在森林深处埋着童话;它将把时间印在精确的秒表齿轮,却又让葡萄酒在橡木桶里慢慢岁月。行走在这片土地,我常觉得自己在翻阅一本装帧严谨的诗集——硬壳封面下藏着世界的隐喻。
文章前半部分对海德堡大学的描绘非常精彩,用词优美,生动展现了其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对历史与学术精神的把握很到位。整体展现了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对人文历史的兴趣,望继续保持深度思考的习惯。
——新东方游学导师点评
04《无墙大学,有魂制造》
BY 新东方营员张可欣
海德堡大学作为德国最古老学府,以无围墙校园孕育了56位诺奖得主,堪称欧洲思想家园。以下是新东方国际游学营员张可欣同学在德国发来的最新游学手记《无墙大学,有魂制造》。
在德国浪漫名城海德堡的中心,坐落着德国学术的基石——海德堡大学。其悠久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不仅是德意志大地上最古老的学府,更是欧洲乃至世界学术版图上璀璨的明珠。海德堡大学的历史与海德堡古城的发展深度融合,共同塑造了这里独特的精神气质,使其无愧于“欧洲思想的家园”的美誉。
没有围墙的大学,将课堂延伸至老城的苍陌,我们在飘香的咖啡馆、肃穆的图书馆,甚至是内卡河畔与草坪,探讨着科学与艺术。德国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在这里,老师让我们自由参观这座科技发展的殿堂。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目睹了奔驰的发展和德国的科技力量的强大。
我看见了160余种的奔驰车型,这其中包括了小轿车、大卡车、面包车、消防车和赛车等,还有奔驰的合金车纪念品。置身于德国工业的洪流中,那种精密与力量交织的蓬勃感令人震撼。它绝非粗放的轰鸣,而是深植于骨髓的“工匠精神”在时代脉搏上的共振。流水线上严丝合缝的协作,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的毫厘之争,无不彰显着对“精准”近乎偏执的追求。
看着德国制造那些一丝不苟的零件和用了好多年还稳稳当当的机器,我一下子明白了:做事认真到每一个小细节,才是真本事! 这趟游学最大的收获不是看了多少奔驰车,而是懂了做人做事也要像德国工人那样——不糊弄,不凑合,该用十分力绝不用九分。
这篇游学报告感情真挚,观察细腻,展现了学生对海德堡大学及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城市风貌、历史背景和学术氛围的生动描绘,文章不仅传达了知识的力量,也体现了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结尾由德国工业发展升华至做人做事应当一丝不苟,看得出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新东方游学导师点评
SWITZERLAND 瑞士
在瑞士大地上,绿绒毯托举银冠,阿尔卑斯山脉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当新东方营员的文采遇到绝美的瑞士,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05《雪岭与草原的合奏》
BY 新东方营员崔雯硕
以下是新东方国际游学营员崔雯硕同学在瑞士发来的最新游学手记《雪岭与草原的合奏》。
当大巴车渐渐停在铁力士山脚下,我踏足这片土地,清新的雨后空气混合着山峦间满溢的自由感涌入身体,无边的绿绒毯,翠色欲流,广袤无垠,天空是那么明朗,映衬着苍穹下的一碧千里。
清晨的阳光点亮并唤醒了沉睡的瑞士,山麓处散落零星的房屋,在云朵织成的薄雾中若隐若现。我仿佛浸入了温柔的生命之海,化为绿海中一朵无言的浪花。跟随老师的步伐登上缆车,缓缓上升,窗外景色如翻动的书页般变幻起来。先是平坦的草甸,咖啡色小屋的不远处是牛群星星点点漫步画中,牛铃声叮当作响,似碎玉打落,交织成一篇悠扬和谐的旋律。
继而经过一片片茂密树丛,浓绿深黛,树影摇曳。渐渐地,草甸渐少,黑色的山体显露在白雾之后,碧空下如同大地的神明,隐匿于薄纱后俯瞰人间。山间风的吟颂,是自然神圣的低语。穿越那道神秘的屏障,周围被一种清冷而崭新的寂静笼罩,再无人间草木的气息。山体彻底裸露出嶙峋骨骼,仅有皑皑白雪覆盖其上,这是巍然而不可侵犯的神圣殿堂,是造物主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观景台上,寒气沁入肌骨,连绵的雪峰如凝固的浪花,闪烁着耀眼的银光,如冰封的圣人叹凝了永恒。云层飘浮,时而遮盖了苍穹的碧色,时而消散显露蓝宝石的一角。峰峦如裹素纱,更添神秘。浓得化不开的墨色,吸纳亿万年的星光与沉寂,化身时间沉淀的碑文。白雪是上天最慷慨的馈赠,温柔地遮盖了最深邃的沟壑和最险峻的崖角,使山峰褪去过多的肃穆凌厉,添上一抹纯粹和圣洁,流动出另一种凝固冷冽的生命力。
也许在眼里,他们是死的,但心底里,他们是活的。那山是老者,那雪是仙女,那云是天使,他们的呼吸,或沉重,或灵动,随着无形的风自由舒展与变幻,聚散又离合,编织出一幅刚硬与柔美,静穆与灵动交织的画面。
告别之际,再次凝望山峰,阳光刺透云层,晴空蔚蓝。回忆几个小时前在湿滑陡峭的山坡上努力靠近更高的地方,我总在这种时刻想起一句话: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我向它走来,带着草野间尘世的温热,山峦间不畏孤寒的坚韧,内心会当凌绝顶的信念,追逐我的山巅,书写着我的生命赞歌。走自己的路,热烈盛放,永不落俗,拥抱自由,去见世界与千山万海同频共振。
自由和生命是我内心永恒的命题。我有我的证明,我有我的定义,世间美好,愿我立于山顶,见各地山海。
这篇游记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铁力士山的壮美,从山脚到山顶的景色变化如诗如画,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神圣与灵动。文字中融入了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富有哲理。整体结构流畅,语言富有感染力,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游记佳作。
——新东方游学导师点评
06《素履向美》——游“瑞士”有感
BY 新东方营员张佳乐
瑞士,湖光山色间的童话国度:巍峨的阿尔卑斯雪山映衬着如茵草甸,点缀着如诗如画的木屋村庄,是纯净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完美画卷。以下是新东方国际游学营员张佳乐同学在瑞士发来的最新游学手记《素履向美》。
美之所向,素履以往。
——题记
窗外的红花艳而娇美,外阳的余晖在笔尖跳动,晚风徐徐,吹进载满美景的心里。
入·民宿
我们提前一晚入住了雪山脚下的民宿,本以为地方小又脏,但没想到,窗外的花却先映入眼帘,碎金般的阳光透过白色窗帘洒在床单上,那一片芳华衬窗绿,朝晖洒床明,浮现在脑海。瘫倒在软乎乎的床上,一身的疲惫瞬间泻出,剩下的只是对街道清凉的向往。
游·晚街
晚饭后,几个好朋友结伴奔向小镇的大街,欢笑声不绝于耳,霉霉的歌声乘着风见缝插针地响着,我们高兴地甩着手,漫步在大街上。瑞士的夜晚如水,凉风吹过出汗粘腻的皮肤,耳边的发丝拂过脸颊,痒痒的。
街边随处可见过路的行人,虽然他们说着听不懂的语言,但眉眼间的雀跃与悠闲让心变得柔软,小孩子们在游乐设施区欢快地叫喊,也许他们以前并不相识,但也会在短暂的时间享受晚街的暮色。
登·雪山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坐上了缆车,驶向铁力士雪山。起先,能看到山脚下嫩绿的小草和漂亮的野花,几头牛在山的沟壑间慢吞吞地吃草,摇晃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
渐渐地,大片的针叶林浮现在眼前,山体上的岩石纵棱分布,其间的流水泛起层层浪花,我想,那也许是地理书上所说的“雪山融水”吧。再向高处,已无绿碧色,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瑞士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随后,我们就去了雪山外部,刺骨的寒风袭袭吹来,我披上羽绒服,没想到一团雪球砸了过来,回头,手里是更大的一团雪球,天虽然冷,但在同伴的打闹后暖和起来。静下心站在栏杆边,是洁白的云层,远处,是更美的心灵。
逛·古城
下车后,没走几步,就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河底的泥石看得一清二楚。大家在老师宣布“解散”后大家朝各个方向散去。我们先去喝了咖啡,虽然已经喝了很多次,但嘴里的苦味让我撇撇嘴,街边人们有的在闲聊,有的在喝酒,有的在瑞士缓慢的生活节奏中安然自得。
傍晚,我坐在书案前复盘这一切,只觉风光美好,人心闲慢,也许瑞士的美早已印在心间。
素履向美,美之瑞士。
文章按行程清晰描写了瑞士民宿的温馨、晚街的悠闲、雪山的壮美和古城的宁静。描写生动,如雪球暖身、街边闲聊等细节,让人感受到当地闲适的生活气息。结尾点题自然,表达了旅途中的美好体验。
——新东方游学导师点评
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到瑞士的雪山草原,再到德国的精密制造,新东方游学带着孩子出发看世界,在行走中开阔视野,收获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