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生必去的“课文打卡地”,孩子去了几个?
分类: 游学攻略
发表日期: 2023-03-23

2310

近日,人大附小语文老师的一条短视频,在家长圈颇为流传。视频里的陈老师分享着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象:讲到《观潮》时,班里大半的孩子都举手表示自己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讲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时,不仅有孩子表示自己去过这处“仙女地”,更有孩子讲起自己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经历。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分享着自己的“打卡”经历:“小学的时候去了桂林,回来学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好像又一次坐着竹筏泛水在漓江上,让我第一次感受了到语文的魅力。”陈老师说,有过亲身体验的孩子,往往能够更为轻松地学习课文知识,感知文字背后的力量。


image.png


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可以凭借具体事物或者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思维发展仍有局限,他们需要具体事物或者形象的支持,来形成完整的思维系统。因此,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体验中学习,亲身走进、亲手触摸书中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让孩子亲自前往“课文打卡点”,不仅能够把书中的知识变成现实,在实地观赏与学习中主动吸纳课文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唤起孩子的“成就感”,成为孩子交流讨论、分享心得的动力。


今年暑假,让孩子跟随新东方的脚步,行走在山水之间,前往“课文打卡点”。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共同体验一场穿越课本的研学之旅。



小学生必去的“课文打卡地”之「北京」,皇城脚下,见首都力量


image.png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一定是一个最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城市。在课本中,孩子们能够通过文字一览遥远的首都,故宫、长城,与孩子们的清北梦想,成为北京的文化符号,深深植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而当孩子们亲身走进这座古都,将会收获一场古蕴与创新的碰撞。这里既有红墙黄瓦、窄巷胡同,也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二者相交相融,构成了二元并存的北京文化。


image.png


与新东方共游,学在京城,让孩子穿梭北京古今,探索老北京城的文化记忆,寻访高校名企的雄厚实力,亲手谱写自己的北京印象。不止故宫、长城,孩子们将参访国家博物馆,行走天坛、颐和园,穿梭在在老北京胡同之中,体验地道的京城文化;无需幻想、想象,孩子们将亲身深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园,在TOP高校中感受学术氛围、寻找学术兴趣,获得向上的力量。


推荐项目


image.png


点击了解项目详情>>>



小学生必去的“课文打卡地”之「苏州杭州南京」,品阅千年,览诗意江南

image.png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枫桥夜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美景,在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中成为了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符号。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文中,绝大部分都取材、创作于西湖畔岸。亲身前往苏杭,孩子们将亲手触摸古诗词中描绘的西湖胜景,完成一场横跨古今的穿越之旅,体验古代的文人雅兴。


泊船秦淮与西湖,鉴赏唐诗、宋词;游拙政园与虎丘,学习昆曲、评弹。在苏杭,孩子们不仅有机会与古代文化面对面,还将在参访博物馆、大运河的同时领略朝代更迭与变迁,以历史为鉴,收获人生的智慧。与新东方同游苏杭,孩子们能够实地游览苏杭的秀丽风景,品鉴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古代文化拥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体认。


推荐项目


image.png


击了解项目详情>>>




小学生必去的“课文打卡地”之「阳朔」,攀山浮水,探桂林之甲

image.png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山、水、喀斯特岩洞与石刻,成为了一张地区名片。漓江之水静、清、绿,阳朔之山奇、秀、险,是大部分孩子脑海中对于山水的“初印象”。然而,只有当孩子亲自来到阳朔,才能切实体验“造化钟神秀”,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乘坐游学的小舟,一同穿梭在喀斯特地貌的奇险峻峰,泊船于清透秀美的漓江之上,孩子将跨越字段与语句,更进一步体会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字的力量。除此之外,深入阳朔进行地质探索与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跨学科能力,在惊叹于洞奇石美的同时用双手触摸喀斯特亿万年的变迁,体验一场跨越亿万年的地理学课堂。


推荐项目


image.png

点击了解项目详情>>>



小学生必去的“课文打卡地”之「云南」,穿梭绿林,访彩云之南


image.png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傣族与泼水节,是孩子们最早在课本中接触到的少数民族知识。云南地区的的人们,在孩子们眼中是身着绚丽、载歌载舞的;云南地区的风景,在孩子们眼中是由巨大的芭蕉叶与潺潺溪水构成的。而当亲身走进西南边陲,孩子们不仅能够亲身接触傣村傣寨,体验一次泼水风情,更能领略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环境风景。


与新东方一同亲身探索傣文化,孩子们将在古色古香的小镇中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尝试傣族非遗手工制作,体验独特、多样的民俗文化遗产。同时,孩子们能够置身山林之中,漫步苍山秘境、踏车洱海湖畔,寻访雨林生物,体验书本之外的自然风景,获得一次珍贵的自然教育课堂。


推荐项目


image.png


点击了解项目详情>>>



小学生必去的“课文打卡地”之「海南」,寻山踏浪,听碧海回音


image.png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碧海与蓝天、阳光与沙滩,是孩子们心中的三沙画像;生物丰富、物资富饶,是孩子们收获的三沙知识。然而,只有亲自走进海南三亚,孩子才能切实感受到阳光、西沙的触感,眺望一碧万顷、海天一色的胜景,了解物种的多样性,领略大自然无穷的生物宝藏。


与新东方一起游在海南,学在海南,孩子们将在漫步海边、徒步溯溪的亲身体验之中感受山海美景;在入船赶海、参访黎家的亲自探索之际体验渔家风情。孩子们将夜宿水族馆,与海洋生物共眠,亲眼目睹课本中所描绘的多姿多彩的海洋鱼类;孩子们还能够亲自体验海龟保育,学习海龟护理知识,亲手触摸神奇的海龟,感受生命的互动与大自然的奇妙。


推荐项目:


image.png


点击了解项目详情>>>

相关推荐